教育部: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,进一步提高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
来源:东方资讯     时间:2023-04-04 23:14:47

“到2025年,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,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,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。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、现代产业学院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、卓越工程师学院,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。”近日,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,印发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改革方案》),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。


(资料图)

记者从教育部获悉,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.6万个,较2012年新增1.7万个、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,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%。2022年,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.6%,进入了普及化深入发展的阶段。

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升,必须推动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。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认为,“面向普及化背景下的多样化、个性化发展需求,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,完善质量保障机制,推进质量文化建设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。”

《改革方案》明确了到2025年的相对量化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。近期目标上,重点围绕形成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,实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。远景目标上,通过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,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、特色更加彰显、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,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,有力支撑建设一流人才方阵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,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,建成高等教育强国。

《改革方案》聚焦人才培养,针对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的三大主体,围绕学校层面怎么规划设置、省级层面怎么统筹管理、国家层面怎么宏观调控,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、可操作的改革措施。

一是改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、调整、建设工作。《改革方案》提出了8条任务措施,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,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,加强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,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,定期开展学科专业自评,健全年度报告制度等。

二是强化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统筹和管理。《改革方案》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设置统筹、严格学科专业检查评价、开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评价等3条任务措施。明确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综合应用规划、资源配置等措施,落实新设学科专业检查机制,及时公布本地优先发展和暂缓发展的学科专业名单,促进所属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、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明确省级有关行业部门要适时发布区域重点产业和行业人才需求。

三是优化学科专业国家宏观调控机制。《改革方案》提出了切实发挥学科专业目录指导作用、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、加强学科专业标准建设和应用、强化示范引领、实施“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”、加强专业学院建设、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、“一校一案”狠抓落实等8条政策措施。明确实施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,定期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,修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,探索建立专业预调整制度等。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有关行业部门要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,将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起来。

作者:吴金娇

编辑:储舒婷

责任编辑:樊丽萍

图片:文汇报资料图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